金燦榮
  一般來說,任何時候準確地認識任何一個國家都很不容易,而正確認識當下迅速變化的中國尤其不容易。誇張一點說,正確認識中國,真正瞭解中國,可能是全世界社會科學界最大的挑戰。誰解釋好中國,誰就有資格拿諾貝爾獎級別的獎項。
  瞭解中國很難,主要有如下原因:第一,中國太大了。根據中國內地的糧食消耗,它大概有14億人口,而將整個俄羅斯都歸入歐洲,歐洲總人口也只有7億,一個中國大陸等於兩個歐洲。人口多,一般來說問題就多。
  第二,中國是個轉型國家,新老問題並存。國際學界通常認為“轉型國家”總方向是走向現代市場經濟和現代法治,矛盾比保守型國家複雜一些。
  第三,中國的發展層次多,問題的性質複雜。按照學界說法,中國是“共時性社會”,前現代、現代和後現代問題並存。
  第四,社會科學對中國的解釋比我們歷史上老話語系統的解釋要好,但是面對中國這樣龐大而複雜的存在,其解釋能力還不夠。現代社會科學起源於西方,而中國相對西方是異質文明,如果簡單套用西方學理來分析中國就容易出現偏差。
  第五,過去由於中國地位弱,西方比較瞭解中國的精英人士在西方影響也不大。近年來,中國崛起,這個群體在西方的話語權增大,但其中一些人並未真正把握中國的脈搏。
  第六,在20世紀的中國政治史中,激進主義比例太大,在思想史中,偏激思想比例太大,結果是誤導自己,誤導國人,誤導國際社會。
  第七,中國的知識精英是研究中國、解釋中國的關鍵群體,但是這個群體經常受到“權、錢、洋、俗”等多種因素的干擾,從而影響了其研究的質量和解釋的效力。
  改革開放以來,中國經濟經歷了長達30多年的高速增長,被公認為世界經濟史上最偉大的奇跡之一。中國的迅速崛起是國際格局變化的主要因素,瞭解中國是把握當前國際格局動向的關鍵。在一代人之內,也就是30年左右,中國很可能成為世界最強大的國家,成為世界的主導力量,瞭解中國也就成了透視未來世界的最佳角度。
  有兩個理由可以使人們對中國的未來看好。
  一是中國的糾錯能力。國家與個人一樣會經常犯錯,不犯錯誤的國家是沒有的,關鍵在於糾錯能力。而如果進行國際比較,中國的糾錯意志和能力是非常強的,位於世界各國前列。
  二是中國的工業能力。工業化是近代西方崛起的關鍵,當今世界90%的製造業集中在北美、西歐和東亞。過去一百多年的東亞歷史證明,儒家文明是適應工業化的,中國是可以實現工業化的,而一旦中國工業化了,由於超大的規模,其力量將是工業時代的巔峰。
  隨著中國社會的開放和經濟的成功,國際社會對中國的興趣在增加,認識也在深化。越來越多的政治家、商人、青年學生和旅游者來到中國,這有助於他們的認識。與此同時,中國社會的自信心和對自身的認識也在加強。就“瞭解中國”而言,總的態勢是向好的發展。▲(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,本文是作者為環球時報《我們誤判了中國——西方政要智囊重構對華認知》一書寫的序)
(編輯:SN090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pkdeupzg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